《暗夜与黎明》王志文的反派,重新诠释了什么叫神圣与邪恶

虽然《暗夜与黎明》这部谍战剧中集合了王志文、倪大红、王劲松等一众老戏骨,同时搭配了聂远这样一位实力派中生代与陈哲远这位新生代演对手戏。

可直到目前为止,在倪大红的金昴昌尚未发力之前,剧中光芒最盛的或许就是同时拥有郑兰亭与伯劳一正一邪两个名字的王志文了。

王志文在面对王劲松所饰演的毛森时油滑内敛,面对冯兵饰演的王力群时平和中透露出威严。

无论是对亡妻的痴情,还是对面对“营业夫妻”肖云的克制,在王志文身上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即便是反派特务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行走在生与死之间灰色地带的伯劳,即便是在被雪藏时、即便是在被重新启用与重用时,都没有展出了一丝不该有的儿女情长、沉迷美色。

这样的伯劳、这样的郑兰亭,与圆滑的林少白、刻板的路正亭、重情义的徐巍形成了鲜明且强烈的对比。

尤其是伯劳在离开舟山时顺手救下逃兵徐巍后,当王力群的武力恐吓失败后,伯劳的那一番借由巴洛克名画《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来招揽徐巍的言语,堪称是迄今为止《暗夜与黎明》中最出彩的一段剧情。

王志文所饰演的伯劳,面向徐巍讲述这部宗教色彩浓厚的断头名画时,脸上那时而严肃、时而癫狂、时而憧憬的表情变化,把这个既是特务伯劳又是美术老师郑兰亭的人物,演绎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或许《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这一幅画与他的作者和背后故事太过敏感,并不适合在剧中完全引用与解读吧。

伯劳最终只是借由《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说出了自己希望能在现实重新改写画中的历史。

他希望能让被大卫砍掉头颅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复活,并能让非利士人借助于歌利亚的力量战胜大卫,以及大卫背后的那个势力甚至是一种信仰。

面对已经既成事实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伯劳的这种想法既危险又不切实际。

正如伯劳所处的那个时代、那种现实状况一样,当他的上司毛森退守南方,当伯劳不得不被重新启用并潜伏下来成为特务中的翘楚。

虽说伯劳有能力、有智慧完成一次让所有人震惊的黄金大劫案,可这却无法改变歌利亚被大卫砍掉头颅的事实,更何况画中歌利亚的头颅早已与自己的身体相隔千里之外了。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段伯劳赞赏《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的剧情,或许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幅画的作者卡拉瓦乔,一个并非如伯劳所说如此迷人的画家。

仅仅只活了39岁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派中的知名画家之一。

与米开朗基罗等知名画家不同,卡拉瓦乔因常常将自身的邪恶融入画作之中而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尤其是伯劳所提及的这幅《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

卡拉瓦乔是一名天才型的画家,是一个在当时人们看来与流氓、赌徒、杀人犯、逃犯、越狱者并无不同的亡命徒式人物。

也许真就是天才的一生总是让人痴迷吧,普通人眼中的亡命徒卡拉瓦乔,因为自己在绘画上的天赋与才能,不仅从不缺少佣金与资助,即便是他深陷杀人等各种麻烦之中时,也总会有各种身份显赫之人为其作保与求情。

而这也正是伯劳口中这幅名画《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的由来之所在,因为这幅画惊世画作正是卡拉瓦乔向掌握着自己生杀大权教宗书记献上的免死状。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画作中被大卫砍掉头颅的歌利亚,其面容正是歌利亚自己的容貌。

而与传统与大卫相关的绘画作品不同,此画作中的大卫在看着自己手中那个歌利亚的头颅时,脸上透露出了明显的哀伤之色,甚至还透露出了一丝厌恶感。

也许这才是《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的真实遗憾,也许卡拉瓦乔只是希望借由这幅画作,得到教宗书记的一丝怜悯或是手下留情。

这幅隐含了极大宗教赎罪感的画作,不仅成功借大卫之手献到了掌握卡拉瓦乔生杀大权之人的手中,更是让这位劣迹斑斑却才华横溢的画家,再一次逃脱了那足以让其如歌利亚那般身首异处的刑罚。

当我们大致了解了《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背后的故事之后,当我们了解伯劳口中那个迷人的卡拉瓦乔之后,或许会有一种幡然醒悟之感吧。

那个让伯劳着迷的天才画家,不正是现在徐巍面前这个连毛森都不得不礼遇有加的伯劳吗?

毛森眼中的伯劳是个天才,更是一个不受管教的古惑仔,他的才华横溢与林少白不同,是一种如卡拉瓦乔绘画风格般明暗对比强烈且具有开创性的才华。

从宗教角度来看《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是神圣的,以如此神圣宗教故事为背景的画作,最终让劣迹斑斑的卡拉瓦乔在作恶之后又一次只手遮天、逃出生天了。

也只有王志文的伯劳,能在讲述《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故事的同时,让人能从他脸部的表情变化,充分体会到什么叫神圣与邪恶之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关于《暗夜与黎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暗夜与黎明》王志文的反派,重新诠释了什么叫神圣与邪恶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